2024-11-16
4月12日下午14:3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田彬,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外国专家局局长王君秋,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华明,市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陈万芳介绍“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有关情况。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威海的鲜明特质和城市基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起以“英才计划”为统领的人才政策体系,奋力推动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66万人,市级以上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突破1500名,高层次人才新增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来威就业创业青年人才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全省最高,人才引领发展的成效不断显现。
围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加快实施“人才兴威”战略,建设高水平区域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我市出台了“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政策文件,对既往的人才政策进行了全方位集成升级,形成了20条高含金量的人才新政,为广大人才在威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支持、更优服务。新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突出服务经济的主题主线。“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工作”鲜明导向,把支持保障产业发展和企业人才引育作为首要任务,针对企业人才设置的激励措施占整体内容70%。同时,围绕充分发挥企业引才用才主体作用,对企业设立“人才飞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引进海外留学人才,以及校企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共办“订单班”“冠名班”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进一步夯实企业吸纳、使用人才的承载力与竞争力。
突出引育并重的思路导向。坚持“外引”“内育”相结合,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方面,聚焦八大产业集群战略需求,对急需紧缺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给予“定制化”支持,千方百计引进能够突破“卡脖子”技术、对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领军型人才。另一方面,聚焦企业转型实际需要,深度挖掘本土人才培养潜力,对具有冲击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潜力的企业研发人才、为企业发展创造显著效益的紧缺人才、到企业全职工作的青年博士人才等重点群体,分层分类给予重点资助,提升人才自主供给能力。同时,支持企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满足膨胀壮大的实际需要。
突出社会力量的广泛凝聚。“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把凝聚社会力量作为重要内容,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推动人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围绕激发高校育人作用,面向驻威高校实施“校地合作人才资助行动”,新增市内外高校青年人才输送奖励,引导高校助力地方发展;围绕激励创新平台作用发挥,在“威海英才”资助计划中单列20%的名额给予保障,促进科研人才参与产业技术攻关;围绕拓宽海内外人才对接渠道,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引才激励机制,对作用突出的专业机构给予奖励。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合力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
“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诚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真心爱才的鲜明态度。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把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好、执行好、落实好,凝聚整体合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持续走在前列,为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提供强劲动力和智力支撑。
★“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就引进领军人才、培育本土人才、打造一流载体平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扶持范围和措施具体如何?
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这次出台的“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从顶尖人才团队引进、市级领军人才工程优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更为全面的激励措施,推动我市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更加立体、更加丰富。
坚持按需施策,加快领军人才引进步伐。近年来,我市坚持“引得来”“用得好”相结合,通过打造“1+4+N”创新平台体系,积极对接高校院所人才资源,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路径。现已汇聚高能级平台25家,培养国家、省级领军人才80余人,成为助推我市科技自立自强的骨干力量。为进一步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本次政策调整进一步加大了科技领军人才综合扶持力度,对在我市申报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的,根据科研活动、团队建设需求,提供不低于100万元资金支持;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的,期满验收后提供不低于50万元资金支持,评价为优秀等次的再给予50万元奖励;对依托高能级平台和重大科技项目引进的顶尖人才团队,可申请“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定制化支持,给予最高1000万元综合资助。对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齐鲁友谊奖、省外国人才重点支持计划的,视产业带动能力和工作实绩给予最高50万元一次性奖励。
优化人才工程,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为吸引集聚优秀人才来威创新创业,2018年以来,我市先后建立了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紧缺人才等阶梯式的人才工程体系,对保障重点产业突破人才瓶颈、加速转型发展较好发挥了推动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市级人才工程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本次政策调整聚焦重点产业“卡脖子”技术需求,将现有各类人才工程进行了整合,按照ABC三个层次实施“威海英才”资助计划。其中,对主持重点科研项目、具备冲击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潜力的人才,纳入A类支持,按照全职引进50万元、兼职引进30万元的标准提供资助;对具有资深从业经历或专业技能、显著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或市场占有率的紧缺人才,纳入B类支持、提供20万元资助;对毕业于QS排名前200大学和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到企业全职工作的博士生,纳入C类支持、提供10万元资助。此外,每2年选拔一批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人才授予“威海市青年科技奖”;对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青年专项的高层次人才,期满验收后提供20万元资金支持,助力青年人才加速成长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加大扶持力度,助力创新平台提能造峰。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平台提级行动,加快建设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在医疗器械、碳纤维、核能领域争创国家重大创新平台。本次政策调整,进一步加大了创新平台人才引育支持力度。其中,首次提出了“人才飞地”支持计划,对设在海外、省外的创新中心和研发机构,按绩效评价等级给予100万元、50万元一次性支持,全职工作人才视同在威工作、申报各类科技人才项目时可同等享受我市政策。对“1+4+N”创新平台单位及孵化企业引进“双一流”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分别按照1万元、5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引才补贴,并适当放宽平台单位青年人才生活补贴申领条件。同时,支持创新平台与高校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对成效显著、作用突出的给予20万元支持,激励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硬环境”、增强“软实力”,全面实现提标、提质、提速、提效。
★“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育等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人才引育的生力军,发挥好这些市场主体的引才用才作用,是推进人才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威海市坚持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双轮驱动”,充分发挥人才政策“加速器”作用,鼓励支持企业强化人才引进培养,让企业成为集聚人才和创新创业的“主阵地”。这次出台的“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引才用才主体地位,加快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激发企业引才动力方面,“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创新推出了“引才券”制度,向冲击新目标重点企业配发人才工程配额,满足基本条件即可纳入市级人才工程支持;建立了企业家“荐才”制度,聘请我市知名企业家担任荐才“伯乐”,举荐的创新创业人才经认定后,也可直接纳入市级人才工程支持,充分赋予企业引才自主权、人才评价权,支持企业灵活引才用才、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市场化招才引智路径,对通过猎头公司等第三方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企业,按照引才费用30%给予最高10万元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30万元,让重视人才的企业得到更多实惠。
在支持产业人才发展方面,鼓励企业推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每新增1名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给予企业500元、1000元、2000元一次性补贴。对在世界和国家、省级技能大赛获奖的个人或团体,按获奖层次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入选省级重点人才工程的高技能人才给予20万元奖励,对获评全国技术能手的给予1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与我市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设“订单班”“冠名班”,每年根据实际就业人数,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最高10万元补助。
在建设企业人才平台方面,支持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培养载体,对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给予100万元资助,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资助,获评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的给予10万元资助。对企业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经费资助。同时,支持我市高校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引进“双落户”机制,使用专项事业编制引进博士、正高级职称等急需紧缺人才,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创新在高校、贡献在企业”。
在强化人才金融支持方面,放大“人才贷”金融产品效应,扩大财政风险补偿资金规模和服务范围,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所在企业可申请最高1000万元额度的“人才贷”,同一企业有多名人才入选的,贷款额度累计可申请5000万元。鼓励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到省内区域股权交易市场“人才板”挂牌,对挂牌5年内累计直接融资达到500万元的企业,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贴。同时,持续完善“人才保”服务产品和服务内涵,为满足条件的创业人才提供研发设备损失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解决人才创业的后顾之忧。
★针对吸引高校毕业生来威留威创新创业,威海有哪些政策措施?在高层次人才服务方面,将采取什么举措?
青年人才是城市的活力和希望所在。2018年,我市在省内较早实施了“万名大学生聚集计划”,向来威就业创业、符合一定条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发放连续三年的生活津贴。政策实施以来,已兑现补贴资金3.3亿元,青年人才年均增长15%以上,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为进一步提升青年人才引进质效,“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继续把支持青年人才就业创业作为重要着力点,政策的全面性、精准性都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含金量”有了新的提升。
支持重点更加聚焦。非公有制企业是我市吸纳青年人才的主阵地。此次政策调整将非公有制企业作为青年人才补贴的前置条件,继续按照博士研究生每月5000元、硕士研究生每月2000元、本科毕业生每月10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凸显了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工作”的鲜明导向。对冲击千亿目标、百亿目标企业引进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生活补贴分别提高至每月5000元、3000元,有助于重点骨干企业集聚高素质人才。对列入政策支持范围内的威海籍毕业生、驻威高校毕业生,按照博士研究生1万元、硕士研究生5000元、本科毕业生3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返乡留威补贴,有助于增强青年人才引进的针对性、稳定性。
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结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和企业实际需求,此次生活补贴调整放宽了对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年限要求,由原来的毕业三年内扩大至35周岁以下,并鼓励有条件的区市面向专科毕业生提供生活补贴,有助于更多具有工作经验的青年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投身产业一线、享受政策红利。同时为解决青年人才安居之忧,对纳入生活津贴保障范围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在我市范围内购买首套住房的,可分别申领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进一步释放出威海“惜才如金、求贤若渴”的鲜明态度,让青年人才切实感受到城市的关爱与友好。
政策链条更加全面。为拓展青年人才供给渠道,积极推动青年人才支持政策向就业创业的前端延伸。学习补贴方面,对毕业于QS世界排名前200名国外大学、到我市企业全职工作的45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分别发放每人1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一次性留学补贴。实习补贴方面,对到我市企业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锻炼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学年在校生,分别发放每月2000元、1500元、1000元的实习补贴。科研补贴方面,对在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开展项目研究的博士后,择优给予最高20万元科研资助;对获得国家和省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的,给予1:1配套支持;从市外引进的博士后在站工作期间,可享受我市博士生活补贴政策。
围绕创新高层次人才服务,聚焦“大抓经济”、助力产业发展,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机制,首创“威海英才卡”双招双引服务功能,为我市在谈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引进的人才预发放“威海英才卡”,提前兑现“交通出行、休闲健身”等人才落地后可享受的服务。组建“威海市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引入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酒店住宿等18个领域的42家市场化主体,并结合城市特色,打造“游艇、房车、滑雪”等具有威海特色的市场化服务内容,不断优化“近悦远来”的人才服务环境。
来源:威海人社发布
最新资讯更多
2024-11-16
2024-11-14
2024-11-02
2024-09-29
2024-09-29
2024-09-25
2024-09-19
中韩关系 | 中韩商定努力推进简化出入境流程 方便双边人文交流
2024-09-19
热点推荐更多
2022-04-12
2022-03-28
2022-01-16
2022-07-18
2022-01-08
2022-04-14
2024-07-12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