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山东发文,布局未来产业发展

来源:
时间:2024-12-23
阅览量:

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
 

  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着力开辟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以前沿技术能力供给引领新场景、创造新需求,系统构建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营造的未来产业创新链条,打造自主可控、系统完备、先进安全的“8+X”未来产业创新体系,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构建具有山东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强大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技能作业机器人、深海深地深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涌现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应用场景、重点企业和领军人才,初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8+X”未来产业创新体系。到2027年,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网络、孵化培育链条、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30家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引育100名以上战略科技人才和产业技术专家,形成50个以上重大标志性创新产品,“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全链条创新生态更加优化。

  三、重点领域

  (一)优先发展8大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1.人工智能。强化知识计算、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具身智能、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攻关,构建领域人机对话系统、垂直领域大模型等基础支撑平台及软硬件系统,加速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领域科学研究,推动在工业、家居、能源、物流等领域应用。

  2.“元宇宙+”。加强终端显示、智能交互和建模渲染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核心器件、终端设备、核心配套设备、内容制作等研究开发水平。大力发展“元宇宙+工业制造”“元宇宙+数字文化”“元宇宙+医疗健康”“元宇宙+教育”等,不断拓展融合应用场景,赋能产业发展。

  3.生命科学。聚焦细胞及基因治疗、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领域,突破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非侵入性神经调控干预、基因组设计和改造、药物递送新载体、细胞工厂构建和管理、代谢工程和生物催化等关键技术,开发基因与细胞治疗原材料和试剂、动植物新种质、功能生物制品等创新产品。

  4.未来网络。聚焦区块链、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突破区块链扩展、分布式存储、高性能隐私计算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卫星通信芯片以及配套软硬件等装备,推动在政务金融、智慧交通、生态环境、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

  5.量子科技。聚焦量子通信、量子测量、量子计算等领域,研制新一代量子保密通信应用终端、光量子雷达、超导量子计算核心处理器等设备,推动在网络安全、能源电力、环境监测、科普教育等领域应用。

  6.技能作业机器人。聚焦人形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等领域,突破仿人行走机构、机械臂和灵巧手、鲁棒行走与技能学习等关键技术,开展民生服务、智能制造、特种作业等领域人形机器人研制及应用;研制高性能一体化关节等核心部件,突破自适应柔顺控制、多模态感知与融合等关键技术,加快协作机器人在新兴制造业、医养健康、现代农业等领域应用。

  7.深海深地深空。聚焦深海高端装备、深部资源利用、航天探测应用等领域,开展深海矿区资源勘探与开采、深海空间探测与作业、极地开发与保护等关键技术与标准研发,加快深海采矿装备研制、海试验证及示范应用;加强深部矿产、地热资源绿色安全高效开发及共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展卫星制造、海上发射与回收、空天信息等技术及装备研发,加快试验基地建设及示范应用,提升深海深地深空开发利用水平。

  8.低空经济。聚焦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以及低空飞行应用等领域,重点突破动力推进与飞行控制、低空态势感知与空域管控、复杂场景全域通信与智能导航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大载重长航时特种无人机、多类型灵巧组网浮空器等装备,建设低空监视网络与综合服务保障系统,构建智慧物流、现代农业、空中交通、航空遥感等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二)谋划布局一批前沿性重点领域。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重点围绕6G、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可见光通信、光计算、太赫兹、氢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多方向、多路径开展不确定性未来技术跟踪预研,力争在关键细分领域换道抢滩,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新增长点。

  四、推进措施

  (一)实施源头供给“突破”行动。

  1.强化基础研究和技术预见。鼓励高校面向未来产业发展,加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促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以特色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和专业特色学院,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标准建设康复大学、空天信息大学等。发挥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作用,加快布局“基础研究特区”。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山东研究院等科技智库。启动未来产业科技战略咨询研究专项,建立未来技术动态清单。(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2.开展前沿技术攻关。聚焦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每年布局20项前沿技术攻关项目,从创新源头和技术底层深入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催生原创性、引领性成果。实施未来产业科技示范工程,加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示范应用和迭代升级。支持企业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技术和人才储备。支持优势单位申报未来产业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鼓励各级协同给予资金支持。(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配合)

  (二)实施创新载体“聚能”行动。

  1.实施创新平台强基工程。聚焦“8+X”重点领域,新布局2家以上省实验室、50家左右省重点实验室、20家左右省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崂山实验室、量子实验室济南基地,建强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医学中心。提升山东能源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能级,培育多元化未来产业推进力量。(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卫生健康委配合)

  2.建设科研经济新型产业园区。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和专业化园区,建设一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区,积极创建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济南空天信息产业园、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潍坊元宇宙产业园、烟台东方航天港、济南“齐鲁农谷”等未来产业园区。依托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崂山—蓝谷科创走廊,开展高水平科研活动,孵化以知识产权输出为主的高附加值科技型企业。(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配合)

  3.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崂山实验室统筹国内涉海大科学设施布局,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规划。加强济南、青岛国家超算中心算力建设。稳步推进5G网络、物联网终端部署,鼓励在空天信息、先进计算等领域多元化投资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配合)

  (三)实施产业主体“引育”行动。

  1.打造科技领军企业方阵。支持龙头企业集聚创新资源,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攻克一批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建立未来产业“硬科技”企业榜单,形成一批在细分领域引领的明星企业。鼓励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积极加强未来产业布局,加大创新开放力度,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进一批大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领军企业,推动前沿技术在山东落地转化。(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国资委配合)

  2.强化中小企业培育。鼓励各市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对新增及重新认定的未来产业高新技术企业予以一定资助。建立未来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建设未来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为入驻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专业服务。(省科技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四)实施中试孵化“加速”行动。

  1.建设国内先进的中试转化基地。面向未来产业细分领域,支持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和应用验证、转化推广等专业化服务机构和平台,强化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原型制造、可靠性验证等转化服务能力。围绕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建设成果转化体系,推动成果“沿途下蛋、就地孵化”。(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2.推动“硬科技”产业化应用。发挥山东科技大市场作用,举办新场景发布会、供需对接会,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有效衔接和精准应用。完善“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推广机制。建强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常态化开展“技术经理人山东行”活动。引育科技成果评价和转移转化专业机构,开拓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鼓励科技成果“先试用后转化”,打通专利转化运用关键堵点。(省科技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配合)

  (五)实施应用场景“创设”行动。

  1.强化应用场景系统设计。依托科技园区、头部企业、高校院所等建设开放综合性和跨界融合类应用场景,构建“早期验证—融合试验—综合推广”的应用场景创新体系。围绕能源、制造、家电、化工等垂直领域,打造一批可示范、可体验、可推广的科技首用场景样板。引导链主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加速未来产业技术的迭代创新。(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支持产业标准规范研制。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和有关行业组织,围绕未来产业的技术框架、试验验证、新产品设计、应用场景、测试方法、应用规范等关键环节,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划的制定,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标准转化率。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园区建设认证认可测试公共服务平台,为未来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展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服务。(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六)实施创新要素“集聚”行动。

  1.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面向未来产业战略领域,建立科技人才图谱,每年引进10名以上领军人才。优化泰山人才工程、外专双百计划,加大对未来产业人才遴选支持力度。开展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改革试点,推动一批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将未来产业作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重点领域,发现和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省科技厅牵头,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2.强化产业科技金融支持。发挥科技创新等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前瞻性未来技术研发、先导性重大产业化项目实施。强化科技、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建立拨投贷联动机制,发挥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未来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综合采取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补偿等财政支持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未来产业研发投入特点,优化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引导金融资本流向科技型企业。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首贷投放力度,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前沿技术创新等重点项目金融保障。(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山东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支持跨国公司、国外机构在我省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机构。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在未来产业领域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支持优势单位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布局建设一批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央地联动、省市联动,鼓励科研院所、央企在我省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央企研究院。创新“飞地”“飞企”模式,深化跨区域科技合作。(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配合)

  4.创新科技治理体系。发挥省委科技委员会牵头抓总作用,强化省市联动、部门协同,统筹推进未来产业技术突破、场景应用和产业化布局。加强政策协同,统筹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首台(套)等创新产品推广、科技创新券等激励政策落实。对于探索性强、研究风险高的科研项目,原始科研记录证明科研人员已经履行勤勉尽责义务仍不能完成该项目的,予以免责。加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重点领域伦理规范研究和审查,提高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配合)

  5.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园区和城市开展未来产业改革政策先行先试,打造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示范样板。加快未来产业领域科学数据有序开放共享,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通过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加大对未来产业科学技术的宣传普及力度,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社会氛围。(省科技厅牵头,省科协、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配合)

  来源:山东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