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2025-01-21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是党管人才的关键。一年来,威海全面实施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聚焦重大人才政策制定、重点人才工程实施、重要人才队伍建设、人才生态打造,推行“书记领题,重点攻坚”,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威海特色的人才工作亮点品牌。
一起来看高新区、经开区、临港区、南海新区党委书记如何抓好人才工作项目,着力补齐人才发展短板,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引来人才+什么=彻底留住人才”?
这道被称为人才招引的“最难方程式”,如今在高新区找到了“最优解”——打造青年中心人才综合体,即为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的一站式公寓,完善的生活配套打消发展后顾之忧,构建起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新生态。这也是2021年高新区党工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
青年中心人才综合体建设得怎么样?作为首批入住的“业主”——山东斯必福特种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日籍专家奥山雄大深有感触:“人还未到,公寓已经安排妥当,水电气暖、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楼下商超、菜市场配套完善,工作生活都非常方便。”
引才留才,“住”是基本保障。高新区跳出人才招引传统模式,紧盯“住”这一环节,围绕宜居、宜业、宜友三大场景,在核心地段拿出4.5亩土地建设高品质人才公寓,让人才真正有了“家”一般的归属感。
“每间公寓标配了全套家电,免费提供无线网、暖气,实现人才‘拎包入住’。”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公寓周边配套建设文化中心、城市书房、健身房、餐厅等设施,1公里半径范围内建有2所幼儿园、2所小学、1所中学,为入住人才提供“一站式”生活配套。目前,1215套公寓精装交付使用,其中专家公寓352套、职工公寓945套,可容纳4000多人入住。
硬件够“硬”,软件不“软”。聚焦打造人才公寓,高新区还推出一系列服务措施,既“留人”,又“拴心”。
捷普电子(威海)有限公司招聘自动化工程师(管培生),入职后可享大学生津贴;威海精讯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嵌入式开发工程师,提供免费人才公寓,三年内可享政府人才补贴……最近,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接连发布了涵盖10余个岗位的重点人才需求招聘榜,企业介绍、应聘条件、薪酬待遇等信息详细明了,吸引了不少求职者关注。
让更多人才扎根威海,不仅要关注已引入的“人才存量”,还要善于挖掘观望心动的“人才增量”。面对来区求职的青年人才,高新区在人才公寓的基础上,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定期发布区内企业需求岗位,向求职者提供权威“一手”资料,提升留威心动值。面向日、韩等海外留学人员,精准导入新韩科技、京联科技等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回国就业“云上”服务。
“对于处于初创期的特殊‘求职者’,我们还打造‘智创空间’。”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为创业人员提供试创测评、初创培训、创业实操全链条辅导,并引入社区服务中心,比邻政务服务中心,让创业人才足不出社区,即可办理1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
拿出真情实感,人才与产业匹配度越来越高。2021年以来,随着联想、富士康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的进驻,高新区共引进大学生3529人,同比增长28%,其中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456人,同比增长36%,海外留学人才109人,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供给同频共振。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今年,高新区将继续做好青年中心人才综合体的建设工作,探索把“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纳入保障范围,加大对驻区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力争留区就业人数提高20%。针对入住青年驿站的求职大学生,计划发放“人才体验券”,增进对威海认同感。同时,开发“高新人才e家园”线上服务通道,实现人才公寓申请、政策咨询、补贴申请、项目申报等业务网上办理,逐步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和创新中心。
引进14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吸引741名产业人才、自主完成技术攻关30余项、获评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一组数据,展现了2021年经开区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精致人才社区取得的不凡成绩。
人才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奔跑在高质量发展征途上的经开区,深知打好打赢这场“人才战”,关键在大环境。为此,经开区人才招引第一步,迈得更加精确——建设精致人才社区。
人才社区如何建?经开区有独家“秘诀”——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园区产业化”框架体系,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打造全链条人才生态。
以智慧谷为核心,经开区整合智慧谷智能制造产业园、众科创新工业园、创业服务大厦、海洋生物科技楼等优势资源,打造专业性强、集聚度高、产业链完善、资源集约利用水平高的特色园区,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条龙硬件支撑,提升人才吸引力。
“我们还通过引进龙头项目等,提升社区知名度和人才成长度。”经开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先后入驻项目361个,其中世界500强10个、上市公司4个、大院大所3个。
有广纳贤才的“大手笔”,也有应时而生的“新政策”。为最大限度汇聚人才、集聚资源,经开区还持续优化配置政策“工具箱”,出台《关于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政策支持范围从原有的高层次人才、高校毕业生延伸到紧缺人才、技能人才等4类人才和引才平台,整合联动创新创业各成长阶段政策,重点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500万元的人才项目配套支持、200万元的购房补贴等,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招来“千里马”,如何留得住?对人才的服务,考验的是“伯乐”的智慧——围绕入驻人才创新创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经开区为人才提供“店小二”式保姆服务。
聚焦“需求端”,经开区建立起人才、政策、技术、政务、投融资、金领驿站、合作交流、国际化信息产业合作8大专业平台,设立1亿元产业引导基金,与80多家银行、投融资机构,342家高校、78家人力资源及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助力人才轻装上阵、快速成长。
紧盯“情感端”,经开区依托现有智慧谷人才公寓,全面完成3.7万平方米、725套人才公寓建设投入使用,已有104名人才“拎包入住”,建设人才驿站,完善餐厅等配套设施,打造人才“5分钟生活圈”。还举办创业辅导等活动30余场,实现人才服务不出驿站、需求解决不出社区。围绕5G基站和5G实验室建设,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人才社区建设的样板工程。
吸引与留住高层次人才,还要为人才提供上升和发展的平台。“我们重点搭建‘1+3+N’科技创新体系。”经开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园区内哈工大天智创新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六研究所威海研发中心为支撑,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人才社区倾斜汇聚,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
发挥科创大平台的创新引领作用,集聚培育青年人才,经开区佳音不断:
天智研究院发展步入快车道,累计引进及孵化科技型企业11家,聚集本科及以上人才103名;中船集团七一六威海研发中心,引进上下游产业链企业3家,与山东大学等5方共建麒麟云(威海)实验室,聚集科研人员30余名……
近悦远来,万方辐辏。“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健全人才社区创新机制。”经开区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擦亮招才引智活动品牌,争取中韩创新大赛赛事永久落户经开区。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升级打造人才会客厅,建设集“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驿站、外国专家驿站、技术转移创新平台、人才职能部门服务窗口于一体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全生态、全链条、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为“开放之区·活力新城”构筑起人才聚集的高地。
围绕开发区“发展产业、发展经济”这一功能定位,临港区把“创新‘1+4’人才工作联动机制,聚焦要素供给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列为2021年度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1”即临港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4”即小组中设立的“开发、招引、投资、发展”四大职能办公室。“1”与“4”联手,进一步激发部门职能作用,统筹“产业、人力、资本、服务”要素资源,推动人才工作向全要素协同发力进阶跃升,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翻开《临港区引才核心产业节点目录(2021)》,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稀有稀土金属、特种车辆等7大领域的24个节点被列为“引才核心产业节点”——这些节点既是高端人才的“集聚点”,也是形成项目集群优势的“发力点”。
聚焦产业要素供给,临港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有了“引才核心产业节点”的精准“导航”,临港区先后引进了吉林大学新能源研究院、山东省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中心等15个产才融合项目,健全产才融合链条。此外,临港区还打造了集“产业集群、科技创新、人才引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碳纤维、高性能塑料、中欧和中日等专业园区,引进国内外高端科研平台21家,集聚两院院士等高端人才16人,搭建产才融合平台。
“这个月初,我们携手国内顶尖高校和企业一起进入了科技部十四五‘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研发项目组。”入选“国家队”的消息让山东浩然特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党国栋兴奋不已,这得益于公司与四川大学赵长生教授科研团队合建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大大提升了公司已有聚砜产品品质。
聚焦人力要素供给,临港区从未停止招才引智的步伐。依托“工科院校面对面”“英创会”等活动,去年一年间,临港区邀请高校教授等30余名专家学者来区考察交流,助力企业解决海洋装备特种防腐防污涂料等技术难题31项。校地合作方面,目前临港区已与22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与40所高校建立稳定的人才引进机制,助力企业引进青年人才500余人,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眼下,山东格美钨钼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内正忙着半导体钨钼材料的研发。公司副总经理位峰说,公司计划3年内在该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临港区发放的“人才贷”资金为其提供了很大助力。
聚焦资本要素供给,临港区出台了《临港区科技创业人才支持计划》等“真金白银”政策,为人才发展搭建起资金桥。去年以来,临港区实施“三个一”金融服务工程,为30余家人才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全面推广“人才贷”,并设立全市唯一的区级应急转贷专项资金。
一室一厅、一卫一厨,空调、冰箱、电视机等家电应有尽有……在临港区草庙子镇林泉社区的人才公寓,齐全的配备让山东神锋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的研发工程师姜乃方直呼贴心。
聚焦服务要素供给,临港区近年来新建2处人才职工公寓,配套健身中心、娱乐中心等生活业态,建成后可满足5000余人住房需求,有效降低企业引才用才成本。
新的一年,临港区将坚持围绕产业话人才,进一步优化“精细化引才核心产业节点目录”,绘制产业、招商、人才三张地图,突出抓好高精尖人才、支撑性人才、青年人才引进,力争年内落地10个以上产才融合项目。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孵化载体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周期全链条孵化体系,提升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加快推进17万平方米人才职工公寓建设,确保年内惠及企业职工。通过集约人才发展要素,为来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
“今年企业订单增加,用工缺口大不大?”“哪些岗位有用工需求?”……在南海新区党群与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电话声和沟通对接声此起彼伏。寒假正是校园招聘的“黄金期”,南海新区谋划举办“青鸟计划”寒假专题网络招聘会,摸底汇总企业需求后,将依托招聘平台向全国40所高校精准推送企业招聘信息。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建设的海洋经济新区,近年来,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南海新区,但随之而来的青年人才缺口制约着企业快速发展。为吸引更多人才智汇南海,南海新区将健全“四位一体”青年人才引育留用机制确定为2021年度党委书记人才工作项目。
南海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纳新”步伐,目前已成功引进1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提供人才引进、招聘猎头、企业管理咨询、商务服务等功能。从去年4月开园至今,园区举办了供需对接会、大型招聘会、文化沙龙等各类活动23场,累计为区内企业和人才提供各类服务6300余人次,为企业引才开辟了新的市场化渠道。
此外,在南海新区,人才引进还有一个专属的“云平台”。2021年10月,“威海南海人才网”试运行,该网站面向企业、求职者免费提供岗位发布、求职就业等服务,实现企业与求职者精准对接。
“工作内容就是上课学的,平时还有师傅带教,专业技能直线提升。”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大三学生谭嘉宇跟岗实习半年后,更加坚定了毕业后留在威海安屯尼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作的想法。
校企合作育人才。南海新区深挖驻区高校资源,推动威海安屯尼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深化合作,打造了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安屯尼信息技术学院。
园区与学院共同开发适合电子产业人才培养的操作手册式教材,园区参与编写部分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去年一年间,1580余名学生到园区参加实习,初步形成“学校教师+企业师傅”的教育新资源和“课堂理论+职场实践”的人才培养新体系。
“从外地来求职,没想到会遇到青年人才驿站,可以免费住宿3天,还有工作人员给我讲面试技巧。”来南海新区求职的燕山大学学生杨亚东用“亲切”来形容对南海新区的第一印象。
青年人才驿站成为青年人才感知南海新区的“第一站”。驿站采用“门店式”服务模式为外地来南海新区就业创业及求职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长3天免费住宿,同时提供岗位推荐、就业辅导、职场提升、政策宣讲、信息咨询等综合服务,处处体现着南海新区对青年人才的满满诚意。
新年新征程。2022年,南海新区将持续抓好青年人才“源头活水”,通过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项目等举措,引导和支持青年人才群体向重点产业和生产一线聚集。在引才方面,加大精准引才力度,至少开展12场次招聘会、推介会和赴外引才,提高威海籍毕业生“返乡率”。校企合作也将再升高度,引导驻区高校进一步加强在人才培养、创新研发等方面合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驻威高校学子“留威率”。
最新资讯更多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2025-01-21
不涨学费!韩国九所重点国立大学表示2025年继续保持学费不变
2025-01-14
2025-01-13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06
1月10日截止!国家留学基金委2025年韩国互换奖学金遴选工作启动!
2025-01-06
2025-01-06
热点推荐更多
2022-04-12
2022-03-28
2022-01-16
2022-07-18
2022-01-08
2022-04-14
2024-07-12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