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威海市试点建设外国专家驿站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人才山东网
时间:2021-09-22
阅览量:

        今年以来,威海市试点打造了全省首家外国专家综合服务平台——外国专家驿站,以市场化手段引入专业机构运营,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统筹各类资源,分层分类为外国专家提供全链条、专业化、打包式服务。外国专家驿站试点建设以来,逐步完善管理和运营机制、细化服务措施,有效解决了外国专家的实际困难,促成了一批创新合作项目,得到了外国专家和用人企业的高度认可,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机制建设,构建驿站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是明确驿站功能定位。延伸服务链条、拓展服务外延、丰富服务内涵,赋予驿站招才引智、交流对接、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等7大功能,将驿站打造成为外国人才技术引进、使用、交流、合作的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明确驿站目标任务。通过不断丰富完善服务举措、对接海内外引才资源精准匹配用人单位需求、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对接平台吸引人才项目、举办主题活动营造专家集聚氛围等10项具体任务,营造吸引外国专家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争取更多人才项目落地,服务产业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以服务促集聚、以集聚促合作、以合作促发展”的目标。三是明确驿站建设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采取“1+N”的建设模式,分批次、分阶段建设1个总站和N个分站。总站由威海市科技局牵头建设,分站依托各区市科技局、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等设立,在坚持服务专家、服务企业、服务产业“三服务”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探索各具特色的驿站模式。四是明确驿站运营方式。发挥专业机构经验丰富、资源广泛的优势,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驿站委托具备条件的机构进行运营,威海市科技局与运营机构签订委托服务协议,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考核评估,确保取得实效。五是明确驿站运行保障机制。将外国专家驿站建设纳入全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工作体系,加强制度保障,研究制定《外国专家驿站管理办法》《外国专家驿站运营机构管理办法》,威海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给予资金保障。

 

突出服务实效,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一是实现专家服务“个性化”。整合公共资源,联合29个部门整合设计24项与外国专家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站式服务事项,纳入驿站服务体系。分层分类为所有进站专家提供资料查阅、项目申报等8项普惠服务,为高层次外国专家提供海关出入境、旅游健身等12项绿色通道服务,为对接产业外国专家提供联络、食宿、翻译、交通等4项延伸服务。截止目前,全市进站外国专家已达241人。二是实现需求对接“精准化”。建设中、英、韩三语种网站、微信服务号等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收集发布威海市重点产业人才、技术、项目需求信息,积极对接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外国专家协会组织等资源;深入挖掘国外人才、项目和成果,定期向企业和驻威高校院所推送,供其选择合作。2020年以来,共为全市推介高层次外国专家、项目354人(项),签订合作协议17人,指导推荐申报各类外专项目91人次,外籍院士工作站达到31家。三是实现四送四听“常态化”。开展以“送政策、送信息、送人才、送技术,听需求、听问题、听意见、听智慧”为主要内容的“四送四听”活动,统一设计制作《外国专家驿站服务手册》《外国专家政策实务手册》,点对点进行宣传解读。上门走访企业、高校104家,与200多名在威外国专家进行沟通交流,梳理签证、教育、医疗、交通等8大方面的问题55项,会同市外办抓好答复和解决。四是实现集聚活动“品牌化”。举办首届中日创新大赛、第三届中韩创新创业大赛、第十七届中欧膜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大会、外国专家驿站“云上荟”“大讲堂”“主题行”等品牌活动,搭建人才项目“联姻”舞台,推进创新联盟建设,促成人才项目落地。共签署合作协议14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协议30个,启动建设中韩高校创新创业共同体。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产品质量检查系统”、“利用视网膜反射原理的手机AI眼疾检测平台”等大赛获奖项目已落户经区服务贸易产业园;带资千万的“世界顶级功率密度的新一代交通牵引动力电机”项目即将落地。五是实现政策支持“多元化”。建立“三级”外国专家友谊奖激励表彰体系,组织实施19项外国人才支持计划。扩大境内外国人工作许可申请范围,简化办理流程,实行“不见面”审批。指导用人单位通过远程视频、网络办公等多种方式与专家开展合作,确保项目按期执行,争取项目补贴517.3万元。六是实现抗疫服务“国际化”。克服疫情期间不利影响,组织开展外国专家中秋联谊会、高层次人才高尔夫邀请赛、韩国高层次人才迎新年联谊会等主题活动,为坚守岗位外国专家推送温馨提示、发热门诊、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和24小时求助咨询热线800多人次。与海外56个合作机构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线上等多种方式分享战“疫”经验,深化国际友情,坚定合作信心,确保疫情期间人才引进“不断链”,项目对接“不断档”。

 

突出高端引领,助力重点产业创新发展

  截至目前,在威创新创业外国专家达到1673人,位列全省第三位,他们已深度融入“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90%以上担任企业中高级以上技术、管理职务或者高校教授、副教授职务,为威海市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如威海天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引进的外籍院士,带领团队创新研发,解决了无人机避障感知问题,实现雷达产品高精度、低成本兼具的目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民用领域无人机感知雷达应用的空白。二是搭建中外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形成资源集聚效应。如欧洲膜学会和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膜技术研究中心创始人,持续17年集聚欧洲膜技术资源在威海市组织举办中欧膜技术国际合作会议,参与建设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和中欧水处理及膜技术创新产业园,吸引25家上下游企业入驻,2020年缴税1500多万元,获评“齐鲁友谊奖”和“外专双百计划”。三是引入全球化经营管理理念,加快企业国际品牌建设。如三角轮胎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为公司制定全球业务方案,建立全球市场营销的国际化团队,快速推进公司品牌营销、服务全球化发展,目前公司营销网络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53%以上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四是凝练学科特色优势,推动高校学科建设。山东大学(威海)引进的英国地球物理学专家,将学校空间天气学研究推向国际前沿,并带领建立起学科交叉大团队,指导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威海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综合监测站,在极端空间天气事件识别与建模、地磁感应电流对山东电网布局影响评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20年以来,进站外国专家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外国专家项目41项,获知识产权117项,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48项,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59个,解决核心技术难题61个,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03人,实现经济效益4.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