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介绍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一面接陆,总面积582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7万。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现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设有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南海新区。2021年生产总值346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9亿元。
  威海是生态宜居的精致之城。威海恰好处在我国南北平分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山林的调节作用,使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整个辖区碧海环绕、山峦叠翠,处处体现着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精致之美。空气质量连续六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全部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生态人居领域的国家级荣誉基本囊括,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入选“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社会领域最高环保奖项“中华环境奖”,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注重精当规划、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城市宜居指数位居全国前列,获批全国首个“美丽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入选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和全省城市设计试点城市。聚焦“五个振兴”,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篇,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2%,成为全国首批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示范市,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创办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被海内外朋友誉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威海是朝气蓬勃的开放之城。威海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推动开放城市向国际化城市迈进。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32.5亿元,其中出口1494亿元,外贸出口依存度43.1%,位居全省第一。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14.5亿美元,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数量1694家。威海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拥有4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作为中国与韩国海上距离最近的城市,1990年开通中韩第一条海上航线,是中韩陆海联运业务的首个试点口岸,开通中韩客货班轮航线5条,中韩、中日集装箱航线11条,推动与韩国仁川“四港联动”,构建起中韩贸易的海上黄金通道。威海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被选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成为我国第一个被写入自贸协定的城市。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1年跨境电商进出口实现271亿元,增长6.8倍。连续3次入选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服务贸易产业园入选国家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威海是欣欣向荣的产业之城。抢抓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产业为王、项目为王、企业为王,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碳纤维等复合材料、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时尚与休闲运动产品、康养旅游等七大产业集群,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梳理出十条优势产业链,实行“链长制”,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链”协同。规划建设碳纤维产业园、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高端特色产业园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渔具、轮胎、地毯、医用高分子制品、专用打印机、新材料等生产基地。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双百工程”,全市拥有上市企业17家,培育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276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9个、省长质量奖6个,获批创建国家质量强市示范城市。

  威海是特色鲜明的海洋之城。威海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骨干城市,海岸线长达985.9公里,约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8,盛产对虾、海参、鲍鱼、贝类、藻类及各种经济鱼等300多种海产品,“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地理标志产品享誉海内外。强化科学用海、科技兴海、产业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个导向”,大力推进海洋强市建设,获批全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域打造国际海洋科技城,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建成运行。全市拥有各类渔船1万余艘,其中专业远洋渔船473艘,是全国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远洋捕捞、海珍品养殖和水产品加工能力全国领先,获批首个国家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被确定为中国远洋水产品加工物流基地、中国海洋食品名城。建成15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1处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被评为中国休闲渔业之都、中国钓具之都、中国海鲜之都、中国休闲渔业旅游魅力市。
  威海是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围绕打造“千里海岸线,一条创新链”,以生态为基础,以创新为导向,以开放为引领,整合全市创新资源,走协同创新的道路,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沿着近千公里海岸线,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设立校区,聚集着386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其中国家级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推动建设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成立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暨郭永怀高等技术研究院,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落户威海,支持建设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推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创业园、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运行,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加盟,构建起“1+4+N”创新平台体系。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6个片区之一,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4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7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67.1%,比重全省最高。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迪尚集团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批全国首批创业先进城市。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行动,被评为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威海是闻名遐迩的旅游之城。“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在威海近千公里海岸线上,分布着185个岛屿和美丽沙滩,山、海、湾、滩、岛、泉交相辉映,犹如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长卷。威海是全国首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群,入选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市拥有A级景区50处,其中刘公岛、华夏城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山头、那香海等4A级旅游景区12家。依托801公里山海景观旅游公路、200公里滨海步道,统筹各类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构建滨海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康养等相互支撑的新业态体系,打响“千里山海·自在威海”旅游品牌。成功举办国际乒联男女世界杯赛、铁人三项世界杯系列赛、霍比帆船公开赛等国际性体育赛事,打造国际休闲运动之都。
  威海是和谐文明的幸福之城。坚持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率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全域“一片红”。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市域统筹。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省级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满堂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被确定为全国教育“双减”试点城市。全市拥有三级甲等医院7家,每千人口床位数7张,居民人均预期寿命82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全省前列。获批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获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智慧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化社会指数位居全国城市前列,被评为中国领军智慧城市。获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双安双创”威海模式成为全国样板。构建海陆一体平安建设大格局,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成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六治一网”社会治理经验全国推广。建成全国首个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教育培训基地,连续8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省群众满意度调查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连续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当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高水平推进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

 


详情点击查看:威海市人民政府——走进威海